关于文化圈的十大关键词
[ 2006-12-14 20:52:00 | By: live ]
 

关键词一:文化外交 
事件:美国的中国文化节(茶馆在美巡演) 
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召开 
美国掀起“中文热” 
中国启动对外汉语战略 
中法文化年闭幕

点评:中国美术馆大概会永远记得法国印象派画展期间人潮涌动、昼夜开馆的盛况。肯尼迪艺术中心的观众们也将把中国演员的精彩演出长留心间,记住中国的那间历经风雨的《茶馆》。就在历时一年的中国文化年在中国的中秋佳节圆满闭幕时,中国文化节又在美国华盛顿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隆重开幕了。为这些文化活动弹奏和声的,则是席卷全球的”汉语热“浪潮。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文化的输出和交流。“文化外交”无疑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榜样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
关键词二:中国电影百年 
事件:广电总局电影局在戛纳电影节期间举行 
“中国之夜”活动 
三亚金鸡百花电影节暨中国电影百年庆典 
广电总局“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国际论坛”开幕

点评:中国文化一向以历史悠久著称,即使在电影这个年轻的艺术领域里也不落后。电影发明十年后,中国就拍摄了《定军山》,到今年正好一百年。我们满怀温情地纪念中国电影走过了百年之路,同时也看到这条路如果要继续走下去坎坷还有很多。比如,我们至今没有拍摄《定军山》的准确资料,在放映地点、拍摄由头等问题上,一些互相抵牾的说法更让人们说起这个中国电影的标志性事件时底气不足。198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频频获奖,今年更是有三部中国电影先后获得世界三大A级电影节大奖。可是,如何让更多的观众进电影院看电影、如何让观众看到更多数量、更多类型的电影始终是中国电影健康发展的瓶颈。金鸡百花奖是中国最盛大的电影奖项,可连续几年孵化的“双黄蛋”和影片未公映却得奖的硬伤让这样的评奖权威尽失、影响力萎缩。百年的中国电影,才刚上路呢! 

关键词三:国学 
事件:人大建立国学院 
现代私塾亮相苏州 
中国国学俱乐部成立 
北大开"乾元国学教室"

点评:国学的火爆,一则以真诚,一则以炒作。2004年被称为“文化复古年”,因为有蒋庆先生倡导儿童读经。这种“复古”今年仍在继续,人大国学院在培养目标模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开始招生,并描绘出一个培养国学大师的虚幻蓝图。国学俱乐部和北大“国学教室”这样的“老板班”竞相出炉,直白地提出“经世致用”的诉求。这类“国学”可谓做秀,是炒作的国学。 
以“文化+公益+青年”为模式在小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一耽学堂今年举办了成立五周年庆典。近30万中小学生听过一耽学堂千名志愿者的义务授课。苏州的“菊斋”私塾也是两个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自发创办的,目标同样针对小学生。一耽和菊斋的模式弥补了现行语文教育重应试轻欣赏、重知识轻体悟的弊病。自发性和草根性藤树相依,也但愿一耽和菊斋能像野草一样有长久的生命力。这类“国学”可谓做事,是真诚的国学。 

关键词四:红楼梦 
事件:曹雪芹逝世240周年 
上海博物馆购回甲戌本《红楼梦》 
刘心武在央视揭密《红楼梦》 
主流红学家在《艺术研究》批判刘心武 
学者陈林质疑主流“红学研究”

点评:今年是曹雪芹逝世240周年,从年初陈林质疑主流红学到年末的刘心武事件,红学家们将红楼梦重新置于共众视野中,并以此纪念曹公和那部伟大的小说。 
学者余英时认为:考证派红学家在作者是谁、续书真伪等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确定的答案,作为一门学科很难成立。这也是索引派在刘心武这代卷土重来的原因。自己的研究没有扎实的根基却“霸气”十足地批评异见,让人不反感都难。
刘心武在这一年成为众矢之的电视传媒“居功至伟”。《百家讲坛》给了电视观众被刘心武《揭密红楼梦》深深吸引的理由,也给了主流红学家们一个挥舞大棒的口实。一部小说能在学界普通读者中激起这么大的波浪,在中国,恐怕也只有《红楼梦》了。据说,《红楼梦》在主题网站有160多万个。红学家之间的争论再激烈,“红楼热”归根到底是《红楼梦》本身魅力所致,而这个魅力之“热”也终归是属于大众读者的。 

关键词五:文化遗产 
事件:平遥城墙再次倒塌 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景点门票涨价 
圆明园防渗工程 
长城上开party 
澳门历史城区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
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 
北京民族文化宫文物浸水 
故宫博物院八十周年 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被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点评:澳门、新疆和蒙古三个申遗成功的案例让我们欣喜,不过我们也忘不了平遥古城墙只开发不维护,以致一年之内两次坍塌;金山岭长城被当作开party的场地,在平遥和金山岭,文化遗产成了摇钱树。十二集记录片《故宫》美轮美奂,那是为了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八十周年。可我们也没忘记,年初把门票价格翻一倍的不也是故宫吗?高昂的门票像一道栏杆把文化遗产真正的主人拒之门外,许多向往故宫的游客只能望“价”兴叹。谁能承受得了文化遗产的“贵族化”呢?年末发生在北京民族宫的浸水事件似乎是一个警示:人们的对文化遗产的漠然终将无法挽会。北京的四合院越拆越少,人们不得不大声疾呼:还有多少文物要毁在当代人手里? 

关键词六:偶像or英雄 
事件:周杰伦《蜗牛》入选爱国歌曲 
武侠小说进课本 
刘翔事迹进教材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从课本中删除

点评:在价值观问题上进行争论是有人类以来就不曾停止过的事情。今年争论的主题是“英雄”。流行歌星、体育健将、武林高手进,抗战勇士、民族英雄出。难怪有人会问:到底谁是英雄?教材不是英雄的神龛,喜欢明星的和崇敬壮士的各得其所,也就好了。比起争论“到底是偶像还是英雄该在教材里有一席之地”更值得欣喜的是,教材选目的变化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往的选目只要主题适当,再枯燥、老套的内容都可以盘踞中小学教材几十年,如今的变化说明教委开始考虑教材对孩子们的亲和力了。类似的调整以后还会发生。毕竟少空谈意义,多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才是教育的第一要务。 

关键词七:抗战胜利六十周年 
事件:中日韩学者共同完成《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
点评:电视剧《亮剑》在央视的热播和小说《零炮楼》引起的热切讨论,让我们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开始有了新的视角来认识战争和战争中的人。也唯有如此,我们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才不是蜻蜓点水似的应景。可惜的是,至今调查起来,人们印象最深的抗战电影依然是《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等。这些电影里的乐观精神往往掩盖了战争的残酷。纪念抗战,我们更需要多元的视角,它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我们自己对战争作出坦荡的言说,与仅仅要求日本道歉意义有意义。 

关键词八:郑和 
事件:郑和下西洋:一个民族的征帆 
点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盘点上一个1000年里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探险家,惟一的亚洲人郑和赫然在列。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三宝公庙一到春节就香烟缭绕、摩肩接踵。《郑和航海图》成为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等航海家竞相秘密寻找的资料。然而几百年来,郑和在中国并没有受到民族功臣应享的礼遇。郑和是维护和平的勇士,倒在征途的英雄。他的生命之帆塑成一座丰碑,耸起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我们应该以民族的名义、以国家的名义给予他英雄的荣耀。 

关键词九:伪书 
事件:姜汝祥“揭伪” 
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伪书名单

点评:自年初民间的打假人士姜汝祥举行打击伪书的发布会以后,媒体、读者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国家图书出版部门也公布了伪书的名单,提醒人们谨防上当。看着报纸上不断传来的某本伪书在书店下架、退回出版社的消息,人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打击伪书的路才刚刚开始。即使我们以最乐观的态度看待这场革除出版市场“毒瘤”的大手术,在伪书消亡之后,留给读者的也并不是一个清净的选书、购书环境。伪书没有了,包装、推广伪书的手法仍然阴魂不散。难道我们真的只能无奈的感叹一句:伪书兴,读者苦;伪书亡,读者苦吗? 

关键词十:超级女声 
事件:超级女生大赛打造平民偶像 
争论: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
点评:火爆了一个夏天的《超级女声》节目注定将成为后来者回顾过往的标尺。这档电视节目造成了许多中国娱乐文化史上的前所未有。《超级女生》把中国人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方赞成一方反对,甚至都没有中立的。《超级女声》的火,不仅仅在于收视率之高,广告和短信收入之巨,也不仅仅在于狂热的玉米、凉粉与盒饭们上街拉票,把一档电视节目造成一个社会事件。《超级女声》的火更在于引起人们议论的热情是空前的,粉丝、电视从业者甚至政治学的学者都加入了论战,这种场面远的有“实践标准大讨论”......

 
 
  • 标签:文化圈 关键词 
  •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11 - 12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
    天涯博客欢迎您!